阳明心学“致良知”的天机地窍(从国心学感悟之十)
2019-10-10 13:02:33
  • 0
  • 0
  • 1
  • 0

人,起因于自由意识。因为在生命物种海洋中独自具有自由意识,这种高级动物被称为人,即我们。

人活在心灵之上。人的心由心理和灵魂组成。因为人的自由意识具阴阳两极:阳极表现为思想意识,大脑神经可控,服务于人的社会属性,我们将阳极的思想意识活动称为心理活动;阴极表现灵感潜意识,人脑不可控制,服务于人的自然属性,我们将阴极的灵感潜意识活动称为灵魂活动。

阳明心学的基石“心即理”中的“心”,不是人的心理,而是人的灵魂。王阳明心学是灵魂学、个人学、隐学,而非心理学、公众学、显学。“心外无理”,是天道在人的进化过程中烙印在人先天的基因潜意识里的天理,决非世俗江湖文化中群体创造并教化在个人思想意识中的“人理”。“心即理”的本意是“灵即理”,内涵是个人的灵魂中蕴含有天道完美的拷贝。

作为阳明心学基石的“良知”,是个人灵魂中被唤醒了的天理。天地大道无声无形无言无语,拷贝在人先天的灵魂里,但都是沉睡的。人在后天的生活中要利用这些无穷无尽的拷贝,先得唤醒自己灵魂中沉睡的天理。王阳明心学的基石——心即理(灵即理),就是被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唤醒了的天理——王阳明的良知。

“致良知”是个天理唤醒过程。良知的唤醒有一个由蒙胧到清醒、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致良知”。人早上被时光的节律叫醒,其过程首先是混沌、蒙胧、晃悠、发呆、恢复,然后才是清醒,开始起床。必须指出的是,良知是一种深藏在灵魂潜意识深处的灵感,这个灵感的细节是个人描述不出来的,能描述的只是其唯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轮廓,如道学鼻祖老子先贤对“道”的描述就六字“道可道,非常道”。但人的良知能在灵魂潜意识里,从根本上决定和改变人的习性。致良知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知行合一中的“知”,即是良知——灵魂层面被唤醒的天理。知行合一中的“行”,不是个体本然的行动,而是灵魂明觉层面的“笃行”。因此致良知是一个灵魂工程,而非心理工程。心理工程与灵魂工程的区别在于:心理工程可以通过人脑可控的思想行为去实施,而灵魂工程只能通过人脑不可控的灵魂磨砺去感应。

举个例子来讲一下致良知的道理。家长如何寻求培育孩子的良知。每个家长都有培育孩子成才的意愿,这个意愿就是良知最初的模糊的影子。很多家长通过选好学校、求好老师、对子女生活百般照料、严格管理、残酷修理、言传身教、循循诱导等来履行这个意愿,没有进一步向良知深入,结果就是今天的国人素质低下恨铁不成钢的现状。家长们如果要把这个意愿向良知推进,必须严格按照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要求真切笃行。有三点要求,即要在灵魂层面上做到“真、静、韧”,这就是本人开创的“天人相宜心学”致良知的《三字经》。一是心要真。所谓真,指直击孩子成长的关键要害,即是要在“去私欲”的条件下,重新格式化对子女的培养问题。在去年私欲的前提条件下,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安排完全抛开了个人力图在孩子培养中搭孩子成长便车的任何想法,以及为此设定的任何筐筐套套,如有的希望子女当官自己当官的老爷、有的希望子女发财自己也过富翁生活、自己飞不起来下个蛋要子女不要命的飞等等想法。家长如果真想培育好孩子,思想就会自觉遵循孩子是万物之灵,培养的目标是这粒天性饱满的种子如何尽情绽放,孩子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而非虽的什么东东。然而很少有家长会如此想,如此行。二是心要静。家长一定要排除任何心理杂念闪念,心如止水高度关注思考的践行孩子的成长问题。静能生慧。家长的心若能真静下来,孩子成长的道理和细节会在心灵深处暴露无遗,怎么培养孩子不用别人说三道四心中自然明白。三是家长会以比钢还坚比蚕丝更韧的意志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地把孩子培养的事始终如一地坚持到底。家长在灵魂层面上做到了“真、静、韧”,培育孩子成长最初的意愿就会一步一步的向良知的方向行进,并且在行进过程中自觉修正思行,对孩子的培养才真正进入了良知的轨道,由模糊到明白,由粗放到精细,由大概到精准。培养子女成长的天理被知行合一的“事上练”逐步唤醒。家长获得了培养子女的良知,子女获得了真切的成长。

良知是灵魂层面的灵智。致良知的起点是心智设计出来的意愿,无论设计得多么宏大正确光荣都只是些文字概念,都只是一些意愿,这个意愿每个家长都能夸夸其谈自以为是胡扯一通,没有人能干预,然而毫无意义。这个心智层面的“意愿”向良知的推进,由于良知是灵智的产品,故必须在灵魂里知行合一地推进,在“事上练”,步步深入真切笃行一步步把把天理逐步唤醒,最后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形成良知。这个良知自己虽然讲不出来,但它会在灵魂深处把控家长培育孩子的行为,紧紧围绕着简单高效的轨道精准前行。家长寻求的培育孩子的良知到达什么高度,孩子的成长效果会做出回答。

致良知的要害,在于必须念“真、静、韧”的《三字经》,把真、静、韧做实做透。我们人做事,在本然层面人人都会,而在明觉层面很少有人能做实做到。简单应付了事谁都能,真切笃行难天上青天。因为人的心被江湖物欲绑架了,人很难去私欲、安静心、持坚韧。故致良知不是心理层面的渴望追求,而是灵魂深处的修行精进。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